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上海重点行业对外贸易影响分析报告(2023)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3-26 15:08:15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专题专栏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案件应对
发布时间:2023-10-18 09:46信息源自: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滑,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叠加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国际贸易负重前行。特别是随着欧美等国家,对以各类法规、标准和合格认证为条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使用日益频繁,我国出口商品面临的国外审查越来越严格,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影响日益加剧。为帮助行业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2023年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对近年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评估模型,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上海重点行业出口造成的影响做多元化的分析,提出政策建议。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技术性贸易措施(TBT)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为保护人类健康、安全、环境等合理理由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根据WTO官方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来各成员发布的TBT通报数逐年增多,TBT存在逐步加剧的趋势。因此,研究TBT对上海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全面评估出口风险、完善地方贸易工作,以及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帮助上海出口产品继续保持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报告采用了两种方法对TBT的影响进行新的量化分析:一是引入TBT影响强度的概念,试图通过建立TBT影响强度公式,判断相关行业出口可能面临的TBT挑战。二是构建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分析TBT与上海出口额之间的影响关系或影响机制。
本报告研究采用数据大多数来源于ePing SPS&TBT、世界银行、《上海统计年鉴》,以及国家海关总署开展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等官方渠道。本报告的模型估算存在一定局限性,报告中参数或变量有几率存在不全面、数据采集时间跨度和范围有限,以及项目组水平有几率存在不足,因此分析结果存在不妥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2022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各成员向WTO共提交技术性贸易措施(TBT)通报2298件,比2021年减少11.07%。但从总体趋势来看,TBT通报整体呈上升态势,详见图1-1。
从2022年各成员通报涉及产品来看,食品、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占比最高,其中食品、饮料、烟草类541件,占比23.5%;化工产品404件,占比17.58%;机电产品313件,占比13.62%,详见图1-2。
发展中成员(含最不发达成员)提交的TBT通报数量继续远超发达成员,2022年有83%的TBT通报由发展中成员提交,详见图1-3。
从各个成员提交TBT通报的目的理由来看,“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是首要通报理由,占比为65.2%;其次是“质量发展要求”“消费者信息和标签”“防止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等,详见图1-4。
根据2022年《上海统计年鉴》,2021年上海市主要出口国别(地区),按出口额从大到小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湾、韩国、荷兰、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泰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西、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埃及、科威特等23个国家和地区。
2002~2022年,上海主要出口目的地提交TBT通报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此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总体从2002年的247件增加到2022年的838件,详见图1-5。
上海主要出口目的地中,TBT通报最多的是美国、巴西、欧盟,详见图1-6。
图1-6 2002~2022年上海主要出口目的地累计TBT数(单位:件)
结合TBT通报数量和对本市出口的重要性,本报告对美国、欧盟和日本2022年的TBT通报数量和涉及产品做进一步分析。
2022年,美国共提交139件TBT通报,涉及产品最多的是机电产品(33.1%)、运输设备(19.4%)和化工产品(18.7%),详见图1-7。
2022年,欧盟地区共提交82件TBT通报,涉及产品最多的是化工产品(41.5%),其次是机电产品(14.6%),见图1-8。
2022年,日本共提交39件TBT通报,涉及产品最多的是化工产品(30.8%),其次是机电产品(20.5%),见图1-9。
总体来看,美国、欧盟和日本既是上海最大出口国家和地区,其TBT通报数量也在本市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排名前列,且主要集中于机电、化工等本市主要出口产品领域。
本报告利用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结合的面板数据,基于以下要素建立TBT影响强度测算公式:
(2)不同发起成员的TBT难度:TBT措施技术方面的要求越高、合格评定程序越复杂,对企业增加的成本甚至放弃出口的影响会越大。由于很难对所有TBT措施的此类难度进行客观衡量,且同一难度的TBT措施对不同技术、规模和资金能力的企业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本报告以TBT措施的发布成员来界定难度,即发达成员高于发展中成员。
(3)行业出口依存度:该行业商品出口额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越高,表示该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越高,面临的TBT风险更大。
(4)规则一致性:出口企业执行的技术法规、标准等技术规则与出口目的地的差异性越大,则影响越大。由于出口商品涉及国家、地区及标准数量极多且复杂,没有办法进行一一对比,因此本报告根据WTO规定的“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原则,采用出口商品所涉主要国家标准的采用国际标准(ISO、IEC、ITU)比例。
(5)重点行业:本报告以市统计局的《上海市六大重点产业统计分类(2022版)》,选取本市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行业,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行业分类及其工业生产总值,确定了九类制造业及对应主要出口商品,具体见表2-1。
行业TBT影响强度测算在本市TBT强度(INT)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和采标因素,建立公式如下:
测算结果为,本市TBT对本市出口的总体影响强度变化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2016年,TBT强度迅速增加,2016年达到峰值136.6%;第二阶段为2017~2022年,2017年下降至低点后保持稳定,详见图2-1。
根据对九类重点制造业测算结果为,2022年本市受TBT影响强度最大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48);仪器仪表制造业(40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9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37),详见图2-2。
TBT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很难估算其对某一地区出口所造成的损失,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传统的贸易壁垒影响多基于关税进行量化测算,而TBT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很难转化为从量税或从价税。
二是TBT所带来的新增成本是否构成一种损失还需要仔细考虑出口市场行情报价的变化,此类成本的转嫁对象也可能是进口国的购买者,并不一定带来对出口方的损失,武断地将此描述为损失并加以量化,既存在困难,更容易无限放大损失值。
三是不能忽视供需关系,特别是放在整个国际贸易环境中,一国/地区即使因TBT而产生阻碍,但也很可能因市场需求既定的情况,凭借比较优势增加出口量,获取新的市场占有率(如新的TBT所造成的困难要弱于其他出口国),在这种情况下判断TBT所造成的损失更为复杂和困难。
四是即使因口岸处理、销毁、退货等造成损失,其原因到底因TBT还是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上的问题,也难以区分,不能将原本不合格产品指称为TBT的限制。
因此,本报告采用当前国际贸易中大范围的应用的贸易引力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参考并借鉴早期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将贸易壁垒作为贸易成本与贸易流量联系起来的贸易引力模型思路,构建修正引力模型,试图找出上海市主要出口国别(地区)TBT措施对上海市出口影响的趋势和规律。
样本选取上海市出口主要的23个国别(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引力模型回归的基础。对修正后引力模型公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后最终构建模型(4)。解释变量见表2-3。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当期TBT对当期上海出口的负面影响弹性系数为-0.1292,当期TBT对下一期上海出口的负面影响弹性系数为-0.1314。于是进一步建立TBT负面效应的试算公式:当年度上海出口减少额=TBT通报数年上涨的速度×出口负面影响弹性系数×上年度出口额。
估算结果为,TBT负面影响对本市2022年出口造成的减少额取整数区间为118~124亿元,其中本市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出口减少额估值范围见表2-5,重点行业出口减少额估值范围见表2-6。
在过去10年内,WTO各成员采纳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稳步递增趋势,仅在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WTO发布的TBT通报数量方面,2022年比2013年增长了43.9%,涉及的产品领域主要覆盖机电、化工、食品,发起原因高度集中于健康和安全。而在自愿性标准方面,诸如碳标签、能效等标准和认证也慢慢的变成了产品出口所要面对的隐形市场准入规则。
应用构建的修正引力模型回归结果估算,本市2022年因TBT负面效应减少的出口额约130亿元。同时,根据国家海关总署调查,上海市近年来出口因TBT新增成本也年均近30亿元。TBT慢慢的变成了仅次于汇率、关税和许可证的第四大贸易障碍。
在本市主要出口目的地中,美国、欧盟、日本既是本市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TBT通报数量最多的国家/地区,且覆盖领域与本市主要出口产品高度重合,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结合外贸依存度、TBT措施发起地区、TBT数量、规则一致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通信和网络设备、电气和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等本市的重点产业面临的TBT影响强度和因TBT减少的出口额也相对更高。
当前,TBT与其他贸易保护的方法形成的组合拳对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碳关税”背后的实质则是包括碳排放的计算、生产设施的登记和核查等一系列限制措施,都属于标准和合格评定范畴。因此,加强政策研究和趋势研判特别的重要。因此,一是建议加强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国重要贸易政策和技术法规制定动态的跟踪研究,关注贸易政策特别是技术法规的作用机制、规制对象和规制手段,特别是如技术法规分阶段实施的重要时间节点,包括生效日期和过渡期已经在此阶段的主要关键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措施。二是加强对于国内产业的研究,做好趋势研判和风险预警。TBT应对工作应做到“内外兼修”,在研究国外主要措施的基础上,应深入研究该措施相关产业在国内的产业链布局情况,通过开展国内产业调研,精准掌握国外TBT措施对于产业链上中游的影响程度,支撑产业部门精准施策,做好应对准备。
一是建议根据“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签订情况、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特点、高标准经贸规则成员国等要素,开展TBT措施应对相关的国别优先级研究,建议重点聚焦既是本市贸易重要伙伴,又是RCEP、CPTPP成员国的东盟、日韩等国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专题研究。其中,关于东盟国家的TBT研究主要聚焦电子电气产品、机械等产品;关于日韩主要TBT研究聚焦食品、食用农产品、工业原料、机电等领域。二是建议围绕重点出口商品及出口地区,归集贸易全链条标准信息,提供精准有效的国外先进标准信息检索和专业咨询。结合本市企业出口实际的需求,开发不同层面不同重点的培训课程,为公司可以提供知识普及型+专业指导型为一体的系列化培训。
当前的TBT措施慢慢的变多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双碳”等国际议题,其跨界性一天比一天突出。虽然TBT属于WTO货物贸易协定范畴,但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也不可避免地会慢慢的多涉及到技术法规和标准,从“国境边”向“国境内”延伸,个别国家借TBT协定的合法目标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因此,建议在持续跟踪研究重点国家重点TBT措施动态的同时,要深入研究这些措施深层次的作用机理和对产业潜在影响,更要结合TBT协定规则中的非歧视原则、合法目标原则、等效性原则、透明度原则以及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等条款,对国外TBT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做出研判,对那些明显超出合法目标原则范围、超过合理保护范围的TBT应积极通过WTO磋商机制做沟通,充分引用WTO规则进行谈判,以争取对方取消限制或者延长过渡期,积极维护我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从我国目前加入的RCEP协定和正在争取加入的CPTPP协定来看,这些高标准自贸协定项下的TBT条款提出了高于原先WTO框架下的新要求,如全过程透明度;合格评定结果互认;TBT措施等效性评估和采用等。这就要求我们自身的TBT建设也需要对标高标准自贸协定加强完善。一是建议对标RCEP、CPTPP协定中的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合格评定机构的成员国跨国认可、技术法规制定中的跨国合作、标准技术协调等开展政策法规研究,开展推动互认合作、提高透明度的顶层设计前瞻性研究。二是建议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如日韩、澳新等,开展国外市场准入制度相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我国的水平对比,对于双方基于同样的国际标准或者合格评定流程类似的措施,建议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中的互认原则、等效性原则,开展前瞻性布局,做好开展互认谈判、签署互认协议和形成互认安排的技术准备。三是建议针对我国现有的政策在上海地方落地做好前瞻性研究。对标商务部等6部门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等开展先试先行方案和路径研究,争取为这些贸易便利化措施在地方落地提供“上海方案”。
一是建议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国际、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深谙技术的复合型高品质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二是以“政治素质高、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为目标,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设置培训基地、委托培养、定点培养等方式形成长效化TBT应对人才培育机制。三是鼓励科研院所、企业中的标准化青年专家热情参加TBT相关的贸易机制审议和磋商工作,在实操中提高应对实务能力。